- Views4108
- Likes0
Program A: Classic Restages, at the Dancebox Festival
11&13 April 2019
Pentas 2 Kuala Lumpur Performing Arts Centre
Produced by MyDance Alliance
Review by Hii Ing Fung
[Read the translation into English using Google Translate]
MyDance Alliance与The Actor Studio联办的Dancebox Festival,身为舞子怎么可能错过?一口气买了四场演出的票,但也很特意地不在演出前去看节目流程,图个’开箱’惊喜。
配套的首场是收纳了多个经典作品的Program A。与其说作品经典,倒不如说是经典的创作。MyDance很用心地招揽了从1970年代到2010年代各个具代表意义的舞蹈团体和创作,让我们这些老舞子像翻阅旧相簿似地细看那些年的舞蹈创意,也让新生代对过去马来西亚现代舞的各种形式有了很好的初步了解。
纵然我不会(也从来不会)用单纯的‘好/不好’来总结我的观赏体验,也不擅长评论,我倒是希望可以在此把那些刚刚在节目进行时在我脑中不断跃过的各种火花与感受一一捉住并记录,纯粹地。就爱做这种事。
四支马来传统舞蹈「Mak Inang」「Canggung」「Makan Sireh」「Joget Anak Derhaka」首先代表着KBN和UM的KESUMA舞者。主持人兼美丽的MyDance主席Bilqis说,民族舞也同样具有创意和时代性,我十分认同。特别是看着美妙的传统舞蹈动律透过一人传授一人学习的方式横跨时间的间距,很是触动,这何尝不需要有心人们与时并进的智慧和努力去成就的?即使舞台化的民族舞比民间性民族舞更多了一分塑造与刻画,但这种俱备创意传统的时代精神是永不退潮的。我也暗自期盼着。
接下来舞风一转,一个个穿软布鞋、紧身衣袜、薄绸小裙与整齐发髻的舞者用规范和优雅和填满了整个舞台。这是开拓马来西亚芭蕾舞蹈里程碑的FAB创办人Lee Lee Lan在1993年的作品「Four Seasons」。这曾是活跃于80年代的KLDT的舞蹈剧目,没有太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但各种对称与流畅的队形渗透着如小夜曲与交响曲般的心思,不禁让我对这位曾是国内大部分舞蹈宗师的老师再次萧然起敬。创作的魅力之一在于我们能够从各种编排中窥见创作者的思路与展望。当最后一段舞蹈音乐想起时,我仿佛回到两年前与她在办公室里的小面谈,她的笑脸、热忱、大方和优雅,逐一在台上舞者们的举手投足间慢慢散发,然后一同落幕。感慨。A very great tribute to our pioneer artist.
曾是ASWARA的资深编舞者Suhaimi Magi十分擅长解构与再重构碟子舞piring dance。有点玩味的是他在进入灯圈即将要开始进行舞蹈时,在旁台的儿子却叫住了他然后取代他完成了剩下的舞蹈,让我对真正意义’restage’的期待即时破灭。在我有限的观赏记忆中,国内的解构舞蹈常是实验性舞蹈,不俱备太多的编者所欲设定的新意境或审美元素。或者说,这些意义被解体以后反而更能轻易地被观者随意截取和对号入座,然后随着各自的体验造就舞台上的一幅画。然而今天的这支「Atur」却处处刺激了我的视觉,舞者们漂亮的身手和灵活的动作完全地丰富了动作的质感。一时之间仿佛我的观感和记忆才是被重构的对象,不断地在新与旧之间刷新、拆解、重建:似是而非。。过去好像是。。现在好像比较。。还是过去比较。。大家都像。。。舞毕,我迷失在自己的记忆结构中,却也对这些新的身体着迷。
「Flow」是马来西亚首个全职专业现代舞蹈团‘共享空间’创办人之一的Aman Yap的作品,几乎重刷了我对这个舞团的惯有印象。作品的寓意很直接明了,可观性就在于舞者的诠释。老实说我喜欢看到舞者用这样的方式、这样的剧目来达到另一种艺术高度。演得像不像、是否青出于蓝这种对比性问题基本不存在,当舞者投入地、全然地、彻底地、真诚地、赤裸地在舞台上用他的一切去描绘一个灵魂,我便觉得那是一种最美的呈现。
「Awas!」这一支只在书上看过没有亲眼见过的舞蹈,由本地舞蹈先锋之一Joseph Gonzales的创作,诉讼着他对当时的权力和平等课题的质疑。7名ASWARA舞者做着时而伸展时而粹巧的动作,从众人简单又重复的整齐节奏里却大大地体现了各人独有的舞台魅力与个性。我深受吸引也陶醉于他们的表演。他们畅游在尽情与尽力之间,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地为这个1999 年的作品注入了新能量。我在这个20 岁的作品里看到了充满曙光的新生代,骨子里的血液也悄悄奔腾起来。
来到一代舞者Amy Len 的作品「No Exit」,我的感官仿佛立即进入了另一个次元。舞蹈不再仅是眼球的工作,得加上听觉配上臆想才能将作品的深层意境体验剔透,感受瞬间丰富起来。这个作品似乎最没有时代隔阂,我想除了因为它’年纪最轻’以外,也有赖广东现代舞蹈团能谨守一贯舞蹈风格的毅力。这种熟悉的舞蹈方式也频频让我想起自己曾经的探索,当初历经传统训练熏陶的身体是如何踏上解放肢体的’不归路’的,记忆犹新。也正因为经历过所以我的身体仿佛也能与舞台上的身体一同随着音乐延伸至无限量去。
最后一个作品「Nasi Putih」出自于Aris Kadir 之手,向一些当代传统风俗和性别权力抛出了具争议性的质问。同样的,ASWARA 的优秀舞者把各自角色的精神意念更直接地用身体展现了出来,我的时代冲击感马上破茧而出。比起原舞者的含蓄与保留,新生代舞者仿佛更有勇气去宣泄和表达,动作尺度更大也没有避忌。这或许也能体现社会保守风气的锐减以及个人自主意志的提升。能有幸透过艺术作品来见证想这样的时代转变,换个心态来看也是挺幸福的。
这些作品当然不是马来西亚现代舞发展四、五十年以来所有的经典作品。我更觉得这些作品里透露着历年来我国当代舞蹈领域里的各种创作手法,包括传统现代化、古典在地化、古舞新译、意义重构、精神解放、结构颠覆、历史叩问等等。创意其实就是每一个拓荒创作者所开辟的新据点,我很佩服前辈们在相对劣等的创作环境里还有着那么多具有时代意义、个人风采的创作。相比而言,在这个俱备舞蹈硬体设施、风气自由开放、创作教材与资讯爆棚的年代,那些具有优越条件、有张力与美感的身体,又会如何迸发出属于他们这个年代的历史性创作呢?我既忧虑也期待着。
这是一个理想的年代,我们不再面对舞者’技不如人’的烦恼、不再面临演出随时被封杀的风险。这是一个理想的年代,我们拥有很多条件好、会思考、敢开放的身体。这是一个理想的年代,但革命性创作者还在吗?我既多事也好奇着。
KBN = Kompleks Budaya Negara (National Cultural Complex)
UM = University of Malaya
FAB = Federal Academy of Ballet
KLDT = Kuala Lumpur Dance Theatre
ASWARA = Akademi Seni Budaya Dan Warisan (National Academy of Arts & Heritage)
Hii Ing Fung is a freelancer in dance who often inspired by the beauty & challenges in the realms of traditional & contemporary dance forms. She likes to study dance and she’s a strong believer of ‘Everyone Can Dance’. She also has a project of research and documentation of Malaysian dance history.
Caveat: The editor of Critics Republic is the producer of the Dancebox Festival. This review was an unsolicited essay submitted by a member of the dance community, who was not involved in the production.